¶
第三周 · 周二
¶
🎵晨兴音频
¶
¶
📖纲目
¶
贰 话所带来的圣别,对付分裂的因素,结果就产生一;真理圣别人,而圣别产生一— —约十七14 ~24:
¶
一 圣别人的话、圣别人的灵、圣别人的生命以及圣别人的神全都是一;因此,我们若被圣别,因着所有分裂的因素全被除掉,我们就自然而然是一了。
¶
二 在约翰十七章十七至二十三节,我们看见圣别产生真正的一,因为这圣别保守我们在三一神里面;二十一节说,“使他们都成为一;正如你父在我里面,我在你里面,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”:
¶
1 为着要成为一,我们需要在二十一节的“我们”里面,就是在三一神里面。
¶
2 要在三一神里面,唯一的路是借着圣别人的真理,对付所有分裂的因素。
¶
3 借着蒙保守在三一神里面,我们就成为一;但是何时我们从三一神里面出来,立刻就产生分裂。
¶
4 每天早晨我们需要接触主,摸着活的话,并且得着神圣的实际注入我们里面;当我们这样接触主时,分裂的因素就被克服了。
¶
5 当我们里面分裂的因素为圣别人的真理所治死,我们就被带进真正的一里,因为圣别保守我们在三一神里面。
¶
6 借真理的话而得圣别,就产生基督身体的一,就是三一神扩大的一— —21节。
¶
三 分裂的因素有四:
¶
1 这些因素中的头一个就是世界;只要我们在某方面还是爱世界,那方面的世界就要成为分裂的原因— —14 ~16、18节,约壹二15 ~17,五19。
¶
2 分裂的另一个因由是野心;当我们借着话接触主,并让祂将祂自己注入我们里面时,真理就分赐到我们里面,杀死我们的野心— —参赛十四13。
¶
3 分裂的第三个因由是自高;我们应当愿意一无所是而高举基督这独一的重要人物,祂是在宇宙中居首位者— —西一18,林后四5,约叁9 ~11。
¶
4 分裂的第四个因素是意见和观念;我们不该坚持自己的意见,而该单纯地追求主的目标,就是恢复基督作生命和一切,为着召会的建造— —太十六21 ~24,参启三14。
¶
📖晨兴喂养
¶
约十七17 求你用真理圣别他们,你的话就是真理。
¶
21 使他们都成为一;正如你父在我里面,我在你里面,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,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来。
¶
约翰十七章指明真理、圣别与一是彼此相关的。……十七节将真理与圣别放在一起,因为圣别是出自真理的。当真理在我们里面动工时,结果就是圣别。这个借真理而有的圣别乃是为着一。……真理圣别人,而圣别产生一。
¶
父具体化身在子里,子实化为那灵,而那灵与话乃是一。当我们摸着话时,我们也摸着那灵,于是有些东西就灌输到我们里面的人里。凡这样灌输到我们里面的东西,就是真理。虽然这包含了圣经知识的获得,但在这种知识里有些东西是活的。这就是三一神被我们实化,并且借着话灌输到我们里面。这不仅仅是话;这乃是由三一神所调和、浸透的话,并且灌输到我们里面。这就是叫我们得以自由并圣别我们的真理(李常受文集一九七八年第三册,四四六、四四八页)。
¶
📖信息选读
¶
我们主要的需要乃是借着主的话让三一神注入到我们里面。这种注入会作工,圣别并变化我们。这样接受主的话不是宗教的作法或规条,而是借着活的话,经历活的三一神—父、子、灵—作到我们里面。借着这样接触主的话,神就一天天加添到我们里面。结果,我们就被神所浸透,与祂成为一。……借着真理的话而得圣别,结果就产生一。圣别人的话,圣别人的灵,圣别人的生命,以及圣别人的神全都是一。因此,我们若被圣别,我们就不得不一。因着所有分裂的因素全被除掉,我们就自然而然是一了。
¶
这些因素中的头一个就是世界。只要你在某方面还是爱世界,那方面的世界就要成为分裂的原因,使你与弟兄姊妹们分开。
¶
分裂的另一个原因是野心。野心就像一只地鼠,隐藏在地下作工造成损害。野心是从里面来暗中破坏的。我们都必须承认我们有野心。什么能杀死我们的野心?责备没有用。……我能由经历中作见证,当我们借着话接触主,并让祂将祂自己注入到我们里面时,真理就分赐到我们里面,杀死我们的野心。……一天过一天,圣别人的真理杀死我们里面野心的成分。野心的细菌是在我们的血轮里,需要以圣别人的真理作“抗生素”来消灭。我们的野心若不被杀死,就不能有真正的一。
¶
我感谢主,我和弟兄们是一,不是因为我们个性相投,或是我们作了什么承诺。我们是一,因为我们的野心被杀死了。这只隐藏的野心“地鼠”,需要借着圣别人的话来消灭。我们若渴望在召会生活里有真正的一,就需要圣别人的真理对付我们的野心。
¶
在约翰十七章十七至二十三节,我们看见圣别产生真正的一,因为这圣别保守我们在三一神里面。……为着要成为一,我们需要在二十一节的“我们”里面,就是在三一神里面。要在三一神里面,唯一的路是借着圣别人的真理,对付所有分裂的因素。借着蒙保守在三一神里面,我们就成为一。但是何时我们从三一神里面出来,立刻就产生分裂(李常受文集一九七八年第三册,四五○至四五二页)。
¶
参读:真理信息,第二至三、五章;实行主当前行动之路,第二章。